临港文理学院联合理工学院获 “挑战杯” 银奖 科研项目助力乡村公共服务
在 6 月 3 日落幕的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 “挑战杯”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,临港文理学院联合理工学院组建的 “乡村数字文化服务创新”
团队,凭借扎实的调研成果和可落地的创新方案,从全国 2136 支队伍中脱颖而出,斩获银奖。这支由 12 名学生(临港文理学院 8 人、理工学院 4 人)、3
名指导教师(文科 2 人、理科 1 人)组成的团队,历时 8 个月(2023 年 10 月 - 2024 年 5
月),将文科调研优势与理科技术能力结合,打造出服务乡村公共服务的特色项目,目前已在 3 个乡村试点运行,惠及村民 2000 余人。
团队的调研始于 2023 年 10 月,成员分 5 组深入省内 10 个偏远乡村(如山区的王家村、海边的渔村等),通过与村民座谈(累计访谈 320 人次)、发放问卷(回收有效问卷 860 份)、实地观察等方式,发现两大核心问题:一是文化资源匮乏,85% 的村民表示 “想看书但没图书馆”,60% 的儿童 “课后只能看电视或玩手机”;二是手工艺品销售难,70% 的村民有竹编、刺绣等手艺,但 “不知道怎么卖”,年均销售收入不足 500 元。“我们在王家村调研时,看到 72 岁的李奶奶竹编手艺特别好,编的篮子既结实又好看,但只能拿到镇上集市卖,一个才卖 20 元,还经常卖不出去;村里的孩子放学后就在路边玩,没有课外书。” 团队负责人、临港文理学院 2021 级学生刘阳回忆道,这让团队坚定了 “用数字技术助力乡村的决心”。
针对这些问题,团队设计出 “线上文化平台 + 线下服务站” 模式:线上平台由理工学院学生负责开发,包含 “文化资源库”“手工艺品商城” 两大板块 ——“文化资源库” 整合了该校图书馆的 1.2 万册电子图书、300 余部名师讲座视频(涵盖农业技术、养生知识等),及地方非遗技艺教学视频(如竹编、刺绣);“手工艺品商城” 免费为村民上架产品,团队还提供专业摄影(拍摄产品细节图)、文案撰写(突出手工特色)服务,目前已上架产品 120 余种。线下服务站设在村委会,由团队培训的 “乡村文化志愿者”(每个村选拔 5 名村民)负责操作设备,帮助老年人使用平台(如教他们在线看书、下单购买生活用品),同时定期开展文化活动:“儿童读书角” 每周开放 3 次,提供 1000 余册课外书;“非遗技艺培训班” 每月举办 1 次,邀请传承人教学。
目前,该项目已在王家村、渔村、李村 3 个乡村试点运行,累计为村民提供文化资源服务 1200 余次(村民在线阅读 580 人次、观看讲座 320 人次),帮助销售手工艺品 500 余件,销售额达 8.6 万元,其中李奶奶的竹编篮子通过平台销售,每个售价提升至 50 元,月销量达 30 个,月收入增加 1500 元。在竞赛答辩环节,评委对项目的 “实用性”“可持续性” 给予高度评价:“该项目真正解决了乡村的实际需求,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易于推广,还培养了本地志愿者,保证项目能长期运行。” 此外,团队已与当地政府达成合作意向,计划明年将项目推广到 20 个乡村,获市级乡村振兴基金资助 50 万元。就业指导方面,该项目吸引了光合文旅、省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 6 家单位关注,2 名团队成员(刘阳及理工学院的张伟)已收到光合文旅的实习邀请,将参与乡村文旅项目开发,刘阳说:“这次竞赛不仅让我收获了奖项,还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,我想继续做乡村振兴相关工作,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村民。”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fuwu.edu.edu.mu/post/32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