沪剧非遗基地落户高校 美育浸润新路径成型
2025 年 4 月 12
日,临港文理学院与上海沪剧院在校园剧场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,上海市首个高校沪剧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正式揭牌,标志着沪剧非遗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。根据双方签署的《沪剧非遗传承合作协议》,将重点开展
“四进” 合作:沪剧名家进校园(每月邀请 1
名沪剧名家开展讲座或大师课)、沪剧课程进课堂(在音乐学、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《沪剧唱腔与表演》《沪剧剧本创作》等课程,纳入选修课学分体系,每学期 32
课时)、沪剧表演进社团(指导学院 “沪韵社” 学生社团开展日常排练,每年编排 2-3 个经典沪剧选段)、沪剧剧目登舞台(每年联合举办 1
场沪剧专场演出,面向临港新片区师生、居民开放)。
签约仪式当天,上海沪剧院国家一级演员、“沪剧皇后” 丁是娥流派传人徐蓉获聘学院客座教授,现场为 200 余名师生带来《罗汉钱》选段《燕燕做媒》的表演,并开展 “沪剧唱腔技巧” 大师课(从发音、咬字、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)。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吴巍则以《非遗戏曲的当代发展》为题开展微党课,结合沪剧《敦煌女儿》《一号机密》等现代剧目案例,讲解非遗文化如何与时代主题结合。
下午的 “上巳雅集” 活动中,沪剧院演员与学院 “沪韵社” 社员共同展演《雷雨》《芦荡火种》等沪剧经典选段,吸引临港新片区 6 所中小学师生、宜浩欧景社区居民共 500 余人观看,现场还设置沪剧服饰体验区(展出 10 套沪剧传统戏服,观众可试穿拍照)、沪剧乐器展示区(介绍二胡、琵琶、月琴等伴奏乐器),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沪剧文化魅力。
学院副院长杨万枫表示:“将以沪剧非遗传承基地为依托,完善‘诗意人生’美育课程体系 —— 除沪剧课程外,还将联合上海沪剧院开发‘沪剧 +’跨界课程(如《沪剧音乐与数字媒体制作》《沪剧文化与长三角地域文化研究》),同时建设沪剧非遗数字博物馆(收录沪剧经典剧目视频、剧本、唱腔音频等资源),推动非遗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、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。”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fuwu.edu.edu.mu/post/31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