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升级社区公共服务 银龄课堂与海洋科普双轨暖民心
临港文理学院的社区服务中心里,“银龄数字课堂” 正在进行最后一课:76
岁的张大爷用智能手机熟练完成网上挂号,还向同桌展示自己拍摄的渔港短视频;隔壁的海洋科普工坊,小学生们正跟着环境科学系学生做 “海水淡化”
实验,看着浑浊的海水变成清水,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。该校近日完成的社区服务升级工程,打造 “适老化服务 + 青少年科普” 双轨模式,成为临港新城的
“民生服务枢纽”。
“新城老龄化率达 18%,青少年海洋科普资源匮乏,升级服务就是精准对接需求。” 服务中心主任王丽介绍,升级后新增 “银龄赋能” 与 “海洋探秘” 两大板块:银龄板块开设智能手机、健康管理、书法绘画等课程,配备 15 名双语志愿者,采用 “手把手教学 + 图文手册 + 视频回放” 模式;科普板块打造 “海洋实验室”“非遗工坊”,开发 “海水淡化”“渔网编织” 等 20 个趣味实验,周末向青少年免费开放。
银龄课堂成为老人的 “快乐学堂”。68 岁的李奶奶通过课程学会了用视频号分享广场舞,粉丝量达 3000 人;健康管理课上,医学院教师讲解的 “高血压饮食调理” 知识,让 200 名老人养成科学饮食习惯。“以前怕用智能手机被骗,现在跟着学生学,生活方便多了,还交了很多朋友。” 李奶奶笑着说。
青少年科普激发探索热情。“海洋实验室” 每月接待 500 名学生,开发的 “临港鱼类图鉴” 手绘课程,让孩子们在绘画中认识 20 种本地鱼类;“渔港非遗体验” 活动中,学生跟着传承人学做渔灯,已制作 300 盏渔灯用于社区节庆装饰。服务中心还设立 “民生意见箱”,根据居民反馈新增 “法律咨询”“旧物改造” 等服务。王丽透露,2025 年将在新城 3 个社区设立服务分点,招募 500 名志愿者,让高校资源惠及更多群众。